眾所周知,滴滴赴美上市后,馬上就被下架了。于是面對出行市場巨大的蛋糕誘惑,一眾網約車企業加班加點爭奪市場,想要趁著這難得的機會下,搶點市場回來。
于是我們看到,各大網約車企業們,紛紛使出“絕招”,各種高額補貼上線,感覺像回到網約車市場誕生之初的“燒錢大戰”。
那么這些企業們,真的搶到了滴滴的份額么?
近日有機構公布了數據,7月份,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7月份共收到訂單信息77656.4萬單,環比上升10.7%。
而滴滴出行7月訂單量環比上個月增長13.1%,不僅如此,滴滴7月份增長量是最近幾個月來的最好成績,因為在今年的4月、5月、6月,滴滴訂單量的環比增幅分別為0.9%、6.1%、-13.4%。
當然,有意思的是,在整個7月份,不僅滴滴的訂單量上升了,其它平臺也在上升,像曹操出行環比增長32.2%,如祺出行環比增長63.7%,首汽約車環比增長40.8%,享道出行訂單量環比增長23.1%,神州專車環比增長21%。
而從各企業的訂單量來看,7月份超過30萬單的網約車平臺共17家,與6月份相比,一下子增加了5家。
這說明什么問題?說明在7月份,整個市場被補貼激活了,整個網約車的訂單量都大幅度上漲,其它網約車廠商之所以業績大增,其實并不是搶的滴滴的,而是搶的更多的其它小平臺的,或者發展的新訂單量。
而滴滴雖然下架了,但影響猶在,畢竟很多人的手機中,這個APP還沒有刪除,還是可以使用的,且由于也推出了很多的補貼,比如老客戶補貼,用福利激活用戶活躍度等,所以大家依然在使用。
可見,其它廠商們要想把滴滴從網約車的老大位置上拉下來,還任重道遠,同時其它廠商們要想縮小與滴滴的差距,還得繼續努力,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當前的格局的。